總笑著說,有榮幸成為各位同學的 Teacher,是她人生中最美麗的誤會,作為社群媒體上的 Influencer,李瑜在許多讀者眼中是一位言之有物的風格人士,一頭黑長髮襯托亞洲女性獨有的五官輪廓,言談中那股神色自信的氣場,如實呈現她自在的樣貌。
在米蘭時尚學院 Istituto Marangoni 學習 Fashion Styling 的那段時間,她發現在亞洲缺少的美學培養,反而是自然存在於義大利人的生活中,以自己創辦的 Yutopia 平台作為基礎,因著想做一件有意義事情的使命感,透過文字和影像匯集當時在義大利的所見所聞,分享給同樣嚮往時尚的朋友們。
回台灣後的她,仍持續地分享自己對時尚、生活的見解,從前那個只有風格沒有生活的時髦女子,心境上的轉變讓她開始換個角度體驗人生,成為擁有生活風格的 Yutopia!這次特別邀請李瑜穿上以 DOE MAG 為靈感發想的 DOE MAG Tee,透過媒體人的視角和我們暢談她的心裡話:
Q1-從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對時尚有興趣
記得在 2000 年,某次母親上美容院時一如往常地帶上我,等她的同時,我隨手抓了一本 Vogue Taiwan,看到當年 John Galliano 為 Dior 操刀的春夏形象,無論是故事的背景或第一次問世的馬鞍包,都讓當下讀完的我感到意猶未盡!隔天上學要考的歷史、地理我怎麼樣都想不起來,卻能將本季靈感倒背如流,在那一刻我才發現,原來我是嚮往時尚的。
Q2-擁有買手、編輯、KOL 等多樣身份,有什麼難忘的經歷?如何在這之中繼續保有自己的風格?
我在擔任「攝影助理」和「外稿編輯」時收穫的攝影和文字能力,如實地被運用在「部落客」的身份中,因著部落客的身份,我有幸參與到不同的 Show,進而認識很多有趣、時髦的小眾品牌,在和品牌端有了接觸後成為「買手」;到後來我當了「主編」、再到「總編」,這些總總的奇幻旅程,都成為我現在身為「KOL」很重要的養分。
「有趣的反而是,這些身份都不是我刻意去追求的,而是自然發生的。」
常常我收到很多年輕同學們私訊,說著不知道未來的方向、不知道如何選擇。其實我擁有的這些際遇,並不是因為我特別知道自己要什麼而爭取,而是當機會來臨時,我從不拒絕。在邊做邊看的過程中,總會被推往想去的地方,縱使我也無法明確地說出自己想要什麼,但也相去不遠了。
Q3-如何維持對工作和生活上的熱情和堅持?
我的個性其實有著很多的不服輸,這些不服輸,讓曾經的我陷入愛比較的狀態裡,隨著時間,我不像過去要求完美、不容許任何出錯,而是專注在每件當下正在發生的事,不管是工作或生活,就只是單純地把它們做好,沒那麼複雜。
Q4-在這樣的數位時代,數位之於妳的生活習慣是什麼?
前陣子我看了一個紀錄片叫 “The Social Dilemma”,對於下一代的小朋友,我很 Concern 他們出生時就在擁有網路的環境,我可以體會那種現實生活中已經存在許多競爭,但在另一個 Cyber World 你還有競爭,除了今天出門我要穿的衣服,我的 Avatar 它穿什麼也變得相對重要。
「身為一位網路工作者,其實最需要的是擁有健康的網路關係。」
有一段時間我非常非常中毒於 Social Media,我覺得我必須要 24 小時跟我的讀者保持聯繫,我以為這是作為 KOL 的一個份內工作。但後來我發現,如果我們過度對虛擬世界有太多追求,它未必會帶給你同等的回報,所以要去練習尋找自己和網路世界之間的關係。
Q5-平時最常瀏覽哪些網站、雜誌養成自己的品味?
如果想要了解時尚的核心,其實你必須從「商業」的角度去面對它,”Business of Fashion” 是我最常閱讀的。股票、虛擬幣等和經濟相關的事物都會影響到時尚產業,用綜觀大環境的視角,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有脈絡可循,這個脈絡反而是真的喜歡時尚的同學們或是工作者更要關注的事。
「對時尚有自己立場和看法的人,當然可以在 Instagram 上關注正在發生的事;如果想建立自己的品味,建議還是透過『書籍』去累積。」
我個人很喜歡一本 Magazine 叫 “A Magazine Curated by”,它以年刊的形式發行,每年會固定和一位設計師合作,內容呈現出這位設計師最藝術的一面,而不是投奔商業的那一面。
Q6-在 DOE 的眾多商品之中,最喜歡哪些單品呢?
我日常出場率很高的單品,絕對是「繭型褲」和「One-Piece 洋裝」。關於「GENDER FREE 西裝外套」,其實一開始我不知道該怎麼駕馭,隨著男女裝的分界開始越來越模糊,潮流的改變讓我不去在意2版型偏大的剪裁,現在反而希望可以擁有更多 GENDER FREE 系列的單品。
Q7-對你而言,什麼是 #DoeYourself ?你會如何實踐它?
曾經的我是走非常浮誇辣的 Style,隨著時間我開始嚮往舒服、自在,明白自信不單純是靠外在的東西堆疊,我發現我就很 DOE 了。不要被看到服裝的第一個想法侷限住,當我買下這件單品,我應該要把它 Transform 成我的風格,所以我把 DOE 融合我的辣,#DoeYourself 之於我來說就是辣 DOE(笑)!
Q8-你會如何解釋生活風格這4個字?
以前的我一直關注自己想追求的事,這的確讓我在 20-30 歲時完成很多對自己的期許,後來我發現,這些成就、外表等其實讓我感到很空虛,因為我忽略了關注自己,也不確定屬於我的生活感是什麼。
「所謂生活風格,是開始把時間花在看不見的地方,多過看得見的地方。」
進入 Talter 是我生活風格很重要的轉捩點,它看起來像是一本精品雜誌,但它的核心價值是在追求美好生活。或許高端是美好生活的其中一個方向,但真正能影響風格的關鍵,是從興趣、想法和接觸到的人事物開始,於是我有了反思,也才慢慢了解到屬於 Yutopia 的生活風格會是什麼樣子。
Q9-想在數位時代生存,風格平台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?
就算是時尚平台也不能只分享時尚的內容,品牌要把自己所嚮往的、希望被了解的,全部呈現在它的平台上。
「我覺得『多元』是風格平台最需要具備的特質!」
除了關注一些類似 The Local Project、Pick Up Limes 等情境式的 YouTube 頻道,我很喜歡韓國部落客 Shini Park 的風格平台 Cubicle,呈現美照之餘,更多的是她對生活的觀察和想法,由她一手包辦攝影和文字內容,讓網站版面有著藝術般的質感。
Q10-對於像 DOE MAG 這樣新起的風格平台,有什麼樣的觀點可以與我們分享?
網路平台和紙本的閱讀習慣是不一樣的。紙本講求的是平面的美感,可以透過不同的排版去影響每一頁的視覺;平台則是由上往下的垂直閱讀方式,要怎麼把平面的美感移植到平台上,需要轉換成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。
「風格平台要為讀者在不同區塊上,創造出不同的視覺刺激。」
以紙本雜誌來說,由於消費者已經購買並擁有,其實不太會去思考他們是否閱讀完整本,但平台要留住的是時間、降低跳出率,試著在滑動的過程中加入滿版的平面素材、短影音等氛圍感設計,我想會是一個更全面的線上閱讀體驗。
誰說時尚界的人都很難親近,李瑜就是最真誠地、要你勇敢做自己的那個!從重視自己開始,找回生活的感知與觸動,當她開始放慢步調、練習不受他人影響,其實真正的風格都是從最好的狀態開始發生。
Photographer:Jasmine Wei
Visual Coordinator:Dorota Zuo
Editor:CC Wang